昨晚,上海捷豹音乐厅,让一帮温州小伙伴给承包了。他们不搞皮草秀,也不卖楼,就那么唱着歌,把观众的情绪都给点燃了。这群家伙,原来是温州市合唱团,20年来的首次全国之旅,开场就来了个《祖国,慈祥的母亲》,前排那穿貂皮大衣的大妈,直接就泪眼汪汪了。
音乐厅里的温州话教学
上半场唱的都是老老实实、一本正经的艺术歌曲,像是《水调歌头》,《我用残损的手掌》之类的,观众们端着红酒杯,听得直点头。可到了下半场,画风突然来了个大转弯,竟然开始教上海人学说温州话,《叮叮当》唱得跟加密通话似的,本地观众一个个都傻眼了。有个戴金链子的大哥还跟着节奏瞎打拍子,结果打到第三首才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温州方言的节奏。
那《对鸟》这首歌简直了,唱得全是“叽叽喳喳”的,听着就像音乐厅里突然来了群鸟儿似的。有个学声乐的大学生听着听着,还边听边记笔记,结果写到一半,发现全是“啾啾嘎嘎”,气得他直接把笔记本给合上了。
二十年练就的温州好声音
自2004年成立以来,这家合唱团可谓是奖项拿到手软,听闻他们几乎拿遍了所有合唱奖项。指挥邹跃飞那可是有独门绝技,其他合唱团练声都是那般单调,而这支队伍练声却是“瓯~”声,别有一番风味。队里有个男高音,早年是卖阀门出身,如今一开口,那声音能震得三个八度都颤抖,简直比他们厂里生产的阀门密封性还要好。
白天忙活职场,晚上还得赶场排练,鞋厂、电气、金融圈,个个都是斜杠中年。团长一番话逗乐众人,温州特色,买卖得会砍价,唱歌得会换气,其实都是门技术。他们团最拿手的,就是能把《江南皮革厂》唱出歌剧范儿,可惜这次演出没安排上这个保留节目。
上海观众被集体圈粉
音乐会上头散了,俩上海阿姨在那儿哔哔:"那温州人唱歌真带劲,比他们那双破皮鞋还闪亮。"咋的,一个从徐汇区来的老炮儿,散场后硬是要跟团里的人学温州话,学了没几分钟,只会说句"吃馄饨",还特么带上海味儿。
最逗比的是,一位观众听完《最美在温州》后,二话不说就掏出手机查温州房价,结果发现比静安区便宜了一半,当时就好奇地问温州商会的人那边的就业情况如何。商会代表还挺实在的,直接说:“来温州没问题,不过先得学会吃黄鱼和跳广场舞。”
音乐厅秒变老乡会
戏演完了,音乐厅那大厅立马变身成了温州老乡聚会的地方。在上海做买卖的温州家伙,一家老小都来了,还带了一帮员工,二十多号人,老板让他们统一穿了印着“温州加油”的T恤。散场那时候,这帮人一起喊口号,那声音震得保安都愣住了,直呼“温商真猛”。
那最拼的货是位温州眼镜店老板,他在音乐厅门口摆了个小摊,挂出“听完合唱眼镜打八折”的横幅。还真有人买账,有位观众听完歌后眼泪汪汪,直呼得赶紧换副新眼镜才解气。
从皮革城到音乐厅
20年前,全国人民对温州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江南皮革厂”那,如今人家已经搞出了“合唱的温州现象”。有个团员说得挺逗:“咱们不光得会挣钱,还得会玩儿钱。”他们团那可是牛气冲天,能把《财务自由之歌》唱成四声部,可惜这次节目单里没它啥事。
演出落幕,乐团火速搭上高铁直奔温州,听说是为了次日还得打卡上班。列车员检票时,发现这帮家伙在车厢里集体开嗓,把二等座车厢摇身一变,成了流动的音乐厅。原本隔壁那家伙打算开骂,可一听完那《瓯江夜曲》,立马转变了态度,还主动搭讪,问能不能加个微信,求教几招。
北京观众准备好了吗
10月22号,他们要去北京音乐厅开唱,听说已经有家伙在暗中打听温州驻京办的电话,就为了能抢个前排座位。有个北京那边的乐评人,之前还放话要来挑刺,结果一看上海那边的演出视频,立马改了主意,说要拉上全家去给人家捧个场。
听完了温州合唱团的歌声,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心痒痒地想去温州逛逛?毕竟,我看完演出那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查好了去温州的动车票,就差那趟车把我带过去了。北上广,暂时先放放,温州的魅力可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