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皇城脚下的秋天,现在回想起来,就跟在拼多多上抢的所谓奢侈品似的,表面看起来挺高大上,实则不过是一堆情怀。郁达夫笔下描绘的北平秋色,放到现在,估计连共享单车都摆不下。
院里看秋景纯属找罪受
北平老四合院的秋色那叫一个精致,可咱就是没那福气住进去。如今北京城里二环内的院落,随便一个茅房都能在老家换个大别墅。想当年郁达夫还能在院子里数落叶玩,现在院里掉片叶子都得去麻烦物业,毕竟那每平米的物业费可不少,不是白交的。
咱老北京讲究那“天棚鱼缸石榴树”,现如今天棚成了违建,鱼缸得办个证,石榴树早被砍了去种停车位。上次我寻思去南锣鼓巷感受下秋天的气息,结果差点儿被那帮游客挤成个肉夹馍。
槐树底下聊八卦
郁达夫曾言,槐树下是听秋的好去处,可如今那槐树下都是外卖小哥在埋头吃饭。咱这老北京人聊天那可是绝活儿,能从特朗普说到小区的物业费,可就是工资这二十年来愣是没见涨。
护国寺那帮大爷们,还在那儿瞎扯淡国家的大事,问题是他们那老年机连个5G都搞不定。有一次听他们聊俄乌那点破事,结果连乌克兰在地图上哪儿都搞不清楚。
知了叫得比闹钟还准时
北京城的秋蝉儿们估计都挪窝儿去雄安那旮旯儿了。你想要在三环里头听听蝉儿叫,可得先忍着那半小时的汽车喇叭交响乐。郁达夫那时候听着蝉鸣还挺凄凉,现在要是再听到蝉叫,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空调又闹罢工了。
家伙在国子监那片儿租了个小窝,夜里老能听到些怪动静。再后来一打听,原来是那谁谁谁在直播“老北京秋夜ASMR”,居然就用了那淘宝上9块9淘来的仿古知了叫声。
雨后积水深过护城河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中的那场暴雨,如今竟成了“二环看海”的奇景。郁达夫曾赞颂秋雨的温润,可现在,下雨天出门不带个泳圈都不好意思出门。西单路口积水成河,养锦鲤的池子都有了。
那天暴雨过后,我在后海碰见一老头儿划着澡盆出门,说是要重现老北平的风情。你猜怎么着?那澡盆竟然是淘宝上卖得火热的爆款。可好景不长,划到一半就被城管给盯上了,人家说他这是非法营运。
秋果比房价还金贵
郁达夫笔下的秋枣,如今超市里要价80块一斤,还标榜“故宫同款”。咱老北京口中的“枣栗子”如今竟成了奢侈品,年轻人只能买枣味电子烟来解馋。
那天在潘家园溜达,瞧见有人摆摊卖“老北平柿子”,标价200块,还吹嘘是郁达夫同款。我翻翻作家的生平,愣是没找到这茬,估摸着卖家纯粹胡编乱造。
情怀当饭吃会饿死
逛景山赏日落得先订个位,拍照还得排队等。要搁现在,郁达夫写那《故都的秋》可得先抢个故宫门票,然后还得跟抖音上的那些网红抢个拍照好位置,最后说不定还得跟大妈们抢抢那银杏叶,说不定人家都拿去当标本卖了。
家伙花三千大洋租了个胡同里的老房子,想找点写作灵感,结果住了仨天就闪人了。你说巧不巧,半夜里老鼠啃他笔记本,仔细一瞧,啃的居然是那张花呗账单。
你们说说,咱们想感受老北平秋天的韵味,是得去故宫门口排队排队,还是干脆在拼多多上搞一套仿古家具,回家自己摆拍拍,这俩法儿哪个更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