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大叔们玩火自焚的戏码,每年都在小区物业调解室里轮番上演。北京人艺的新戏《性情男女》之所以能走红,关键在于编剧太懂怎么戳中观众的痛点——毕竟,谁家楼下没几个正在闹离婚的邻居。
婚姻是场持久战
2006年,北京的离婚率已经超过了30%,这出戏选在年初上演,简直太贴切了。戏里男主在三个女人之间左右为难,那狼狈样让观众们忍不住开始联想。散场时,有人小声嘀咕:“这编剧八成有过婚史。”
婚姻这场马拉松,中途容易有人撂挑子。那男主角简直就是反面典型,以为换个赛道就能轻松,结果发现新赛道上还得绑鞋带。看戏时抹眼泪的女观众,多半是想起了自家那位也曾吹牛“我出去抽根烟”。
小三转正后的苦恼
娶了现妻这事简直悲催透顶,从情人的位置一跃成老婆,结果发现是自降身份。当初咱们俩约定只谈情说爱,现在倒好,得管着人家女儿的作业,还得盯着前列腺体检报告。还有一细节,简直了不得:她给前妻倒茶时手一抖,茶叶梗直接飞进了对方的杯子里。
朝阳民政局那份数据一出来,二婚离婚率直接比头婚高出了15个点。这不就是电视剧里那现任老婆哭诉的场景嘛:"当初觉得他稳重成熟,结果结了婚才发现那是更年期提前报道"。旁边那几个小姑娘看完这戏码,默默把自己男友的胳膊给掐出个青疙瘩来。
前妻的复仇者联盟
前妻这角色在剧里最闪亮,她跟前夫那一句“你送我的那假项链都褪色了”,直接把观众的情绪点燃,掌声像打雷一样响。海淀那边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看完戏后,来了一句,这戏名儿得改叫《离异女子的职场新篇章》。
最逗比的是前妻和现妻在超市碰巧撞了个正着。俩人在过期食品区默契地选了同款打折酸奶,这不就是当年选了同个男人。有女观众看了这幕突然笑了:"咱们原来都在吃别人不要的酸奶!"
女儿是最大受害者
12岁的小丫头片子剧里一句台词简直绝了:"你们这些大人连个乐高说明书都搞不定,还敢指手画脚安排我的人生?"据说,北京那边的青少年心理热线,70%的电话都是因为父母离婚这档子事。
最戳心窝子的来了,闺女一拍两散,就揣着那本相册溜了,相册里头全是他爹妈没散伙那时候的合照。西城区那啥重点中学的某老师,看完这出戏,第二天直接给全班来了一出《我那完整的家》作文作业,结果收上来二十多篇《我那单亲的家》。
编剧的温柔刀
徐坤这女作家真是厉害,能把中年男人的那股窝囊劲描写得透透的。瞧那男主角在KTV里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唱得那叫一个跑调,现场男观众都尴尬得脚趾头都开始抠地了。听说有一对夫妻看完戏后直接奔民政局去了,俩人在路上还吵得不可开交,争论男主角是不是个渣男。
这开放式结局,简直就是编剧的恶作剧。就跟那北京晚高峰的公交一样,你想着还能捡个座,挤上去一看,连个扶手都摸不到。散场的时候,那男观众还嘟囔着:“这结局太不负责任了”,他老婆就冷笑一声:“这不就是你过日子的样子吗?”
艺术源于生活
任鸣导演透露,他们在朝阳区那家咖啡厅采风时,听到的那些小道消息比剧本还刺激。这下子懂了,为啥全剧都在星巴克那取景——原来北京的白领们,婚姻生活都是从咖啡因的刺激中开始,又是在解酒药的催眠中结束。
这细节简直太逗了,男主那手机日历上,纪念日标得那叫一个密密麻麻,可年份,就差得有点意思了。台下观众这时候都默契地掏出手机翻看,结果有个大姐直接笑喷了,她老公竟然把结婚纪念日给记成了前女友的生日,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问题来了啊:你坐在剧院里,旁边那家伙突然哭得稀里哗啦的,你是得赶紧递张纸巾过去,还是假装自己在刷手机,装作啥都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