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讲世界杯如同过去的恋人,看一回就忘掉一回,不过1990年意大利之夏是个特殊情况。这届赛事没有视频助理裁判,没有社交平台,就连球员的比赛服都是化纤料子做的,可它就是能让人难以忘怀。
马拉多纳的眼泪
阿根廷输给西德的时候,马拉多纳哭得跟个被收走游戏机的娃似的。这画面,比他后来在更衣室晕倒,还让人记忆深刻。90年时老马胖了,可还是能用脚踝断送对方后卫的职业生涯。
卡尼吉亚的长发在禁区里飘荡,好似食堂大妈手中的勺子,每次都只给极少的机会。这位风之子进球后亲吻角旗杆,这动作被无数中学生效仿,致使学校附近的角旗杆常常不见踪影 。
德国人的复仇
西德队好似班级中老是考第二的学霸,终于在毕业前拿到了一回第一。马特乌斯领着全队踢球,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就连庆祝动作都仿若经过三角函数运算 。
克林斯曼的金发在太阳下亮闪闪的,使得意大利防晒霜销量创新高。这位“金色轰炸机”每次头球俯冲时,观众都怕他把草皮砸出个坑。事实表明,德国人庆祝胜利就跟做家庭作业似的。
喀麦隆的惊喜
米拉大叔都38岁了,还在场上活跃着,这说明非洲球员实际年龄和官方年龄不一样。这老将进球后跳扭屁股舞,结果当年全球健身房扭腰课程报名人数大幅增加 。
喀麦隆队踢球的样子,就好似放学后急着去占篮球场的小学生,压根不管足球是绅士运动这码事。他们凭借9人出战还赢了阿根廷,此战绩至今都是世界杯纪律委员会的难堪记录。裁判给出的红牌根本不够用,到最后只能采用记名的方式 。
意大利的时尚灾难
东道主的球衣设计师或许刚瞅完《变形金刚》,蓝色战袍上的那些几何图案瞅着让人脑袋发晕。但这根本不影响意大利女球迷成为转播镜头的主要瞄准对象,她们的热情使全球男性观众猛地对意大利语有了兴趣。
斯基拉奇模样好似隔壁修自行车的大叔,然而他却拿到了金靴奖。这一事实向我们表明,世界杯射手王不见得非得长得帅,但是肯定得会抓机会。意大利人把防守反击弄成了行为艺术,每场比赛的控球率低得让人惊讶。
主题曲的魔力
《意大利之夏》旋律响起,全球球迷集体开启怀旧模式。这首歌的洗脑效果跟广场舞神曲有得一拼,不过格调比《最炫民族风》高多了。电台到现在还在反复播放,这说明经典就是经典。
三位演唱者站在球场中央,这时观众才发现,原来男高音不必穿燕尾服。他们用美声唱法表明,足球与歌剧都是意大利的特产,不同之处在于,一个靠脚,一个靠嗓子。这首歌后来成了KTV必定会点的曲目,虽说没几个人能把那个高音唱准。
我们的青葱岁月
那年,学校小卖部的电视机前,挤满了逃课的学生,教导主任抓人,速度永远赶不上进球,最悲催的是教室后排的同学,睡觉流的口水,把世界杯赛程表都泡皱了。
如今看球赛得花钱买会员,当年蹭邻居家电视就能搞定。唯一要付出的代价是陪邻居大爷聊半小时天气,顺便夸他养的月季花好看。那时的快乐特简单,一根冰棍一场球,就能高兴一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