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感词库听起来挺高级,其实就是把“我好开心”,“我太难了”这类话给归类。可要是真要操作起来,感觉比在超市里找那零钱买糖可乐还麻烦。
分类这事太烧脑
专家偏要给“开心”和“极度兴奋”划出界限,好似硬要说奶茶的七分甜和满糖差了十万八千里。2018年,斯坦福那帮人搞出了87种情绪标签,可志愿者们填问卷时,一半人把“焦虑”和“紧张”搞混了。
程序员这行当真悲催,得把“呵呵”这俩字儿变成机器能看懂的编程语言。你以为“呵呵”就是笑?现在的00后都把这东西当骂人的词儿使。有一次,AI那东西把老板发的那个笑脸表情符号当成了负面情绪,差点儿就激活了离职预警系统。
人机交互的翻车现场
那银行去年搞了个智能客服,专门抓客户骂人的词儿。结果把“你们效率真高”这句(重点在“真”字上)当成了五星好评,气得客户连按了三次语音投诉键。后来产品经理赶紧加了个新规定:带感叹号的句子,直接降级处理。
相亲软件那东西情感分析搞得出神入化。一看有人老说“随和”“佛系”,直接给你来个健身广告推送。大数据一统计,自称吃货的妹子们,简历照片修图那叫一个厉害,平均比那啥健身爱好者多修37%。
文化差异能逼疯翻译
洋人说“我挺好的”可能是在暗指要动手,咱国人说“凑合着吧”简直就是在说“快来夸我”。一家跨国公司在德国弄了个“亲”字头的客服,结果被当地用户告了性骚扰。后来改成了“尊敬的顾客”,那差评率直接下降了40%。
东北话那研究真是绝了。你说“你瞅啥”,沈阳那帮子人可能直接就开打,大连那片儿的人多半是在卖海鲜。语言学家的解释都带GPS定位了,北京五环里头这说法就变成“先生需要帮忙吗”了。
算法比女朋友更难哄
教AI识破反讽,简直比让直男猜口红还难。推特上有人发“这天气真好”,配图却是暴雨,结果AI还把它当成了正能量。气得项目组花了2000块买段子手的微博当教材,结果AI学的第一招就是发狗头表情。
这情感软件把“甲方爸爸”当成了亲子关系,还推荐了一堆《青春期叛逆应对攻略》的文章。结果一看,凡是带“爸爸”的商务聊天,情绪波动大得跟更年期似的。
职场黑话逃生指南
HR说,要是有狼性,那准得熬夜加班。领导嘴上夸你有潜力,其实就是说工资上涨得挺慢的。这有个员工在周报里写了自己接触了前沿领域,结果系统直接把他当成了技术大牛,但其实他只是帮CTO买过一次外卖而已。
调查数据表明,北上广深那帮打工仔的泪点比二三线城市的高出两倍还多。最悲催的是95后这帮小年轻,微信里要是“哈哈哈”超过五个字,那笑容的真实度就不够,持续时间连1.5秒都不到。
古代文人早玩剩下的
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词儿,搁现在得被喷成凑数的货。苏东坡那“呵呵”使了四十回,要是按现在的情感分析,这货妥妥的是个键盘喷子。
最惨的是那白居易,《长恨歌》里头“君王掩面救不得”这句,结果被哪个AI给误判了,当成家暴举报了。后来,程序员小哥哥一看,这不是在秀恩爱,赶紧加了个备注解释一下。
上次你那“我没事”的嘴硬,心里到底啥滋味儿?快在评论区来段变脸大戏,瞧瞧谁演技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