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op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

情感类的栏目组名字-情感类栏目名称

时间:2025-05-14人气: 作者: 佚名

北京台那《档案解密》节目,搞的就是一肚子玄机。本来也就是聊聊点历史琐事,偏要搞得跟美国中情局解密文件似的。主持人一个个打扮得跟特工似的,灯光布置得跟审讯室似的。

主持人轮流上岗制度

这节目真是神奇,主持人的更迭速度比我家楼下那豆浆摊换人还频繁。石凉、赵立新、曹炳琨、谭江海,一个个轮流登场,让观众都搞不清谁是谁。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竟然看到主持人换了个脸,当时我还以为自己穿越了。

听说赵秦这小子也来掺和一脚,跨界当主持揭秘美国前总统的桃色新闻。我寻思,这中国演员跑来揭秘美国大佬的私密事,这跨度也太大了点。但转念一想,反正都是说故事,谁说不是说?

节目形式过于做作

《档案解密》这档节目自称纪实,可整得跟悬疑片似的。每回开头都来一段诡异的音乐,再加上主持人那阴阳怪气的嗓音。有一次我半夜看这节目,那背景音效吓得我把泡面都给打翻了。

他们最爱玩的招数就是“首次曝光”。我寻思着,都2009年开播的节目了,还能有多少“首次”藏着掖着?估摸着连慈禧太后内衣啥颜色都让他们给“首次”了个遍。不过这招对咱这帮中老年观众挺管用,我那丈母娘每期都看得乐呵呵的。

选题越来越奇葩

节目开头还挺正儿八经的,揭秘那些历史上的悬案和重大案件。可后来,估计是素材用光了,节目开始往奇怪的方向跑。这不,最近一期节目竟然讲古代青楼女子的理财之道,我差点儿把遥控器给扔了。

制作组估计也看出来了,正经的历史哪有那些八卦事来得刺激。现在满屏都是“民国明星那些鲜为人知的私房事”、“古代官员的敛财新手段”。上次看到他们分析杨贵妃的体重,连BMI指数都算得明明白白,要是在正史研究上这么认真,那得多有看头。

观众群体画像

这节目铁杆粉丝主要就俩派:一拨是退休的叔叔阿姨,他们把它当成了历史教材;另一拨,就是闲得蛋疼的小年轻,一边看一边在弹幕里喷。我恰好就是那群人里的一员,动不动就看到屏幕上刷屏的“又是这套路”、“这次能整出啥新花招”。

收视率那叫一个稳,反正总有一帮人对“揭秘”这事上瘾。我家楼下那算命摊,明眼人都知道那是扯淡,可还是有人乐意掏钱听那胡编乱造的故事。这节目把历史整得跟地摊文学似的,居然还成了北京台的招牌,真是神奇。

制作经费都花在哪

最让我摸不着头脑的是这节目咋就那么烧钱。就一个主持人在那儿碎碎念,再弄点资料画面,按说也就花不了几个子儿。可你瞧他们那片头特效,简直是把预算都喂了狗,全浪费在那些没卵用的东西上了。

那次仔细瞧了瞧,发现那主持人的西装简直高级得一批,领带估摸着比我全套行头都值钱。灯光师肯定捞了不少油水,把演播室照得跟间谍片现场似的。最离谱的是那些道具,有一次节目要讲二战,竟然搬来了一挺机枪,结果全程都没派上用场。

为什么还在播

这节目愣是播了九年,你说神奇不神奇?成本低廉,收视率又稳,还能给台里其他节目带去流量。每次看完《档案解密》,紧接着就是保健品广告,那目标人群定位得那叫一个精准。

《档案》这名字听起来挺带劲,时间也改成了晚上九点半,这时候看正好,看完就能直接睡大觉,毕竟这内容挺能让人犯困的。重播设在中午,估计是给那些中午休息的公务员们准备的。想想这安排还挺贴心的,毕竟公务员们最是喜欢钻研“档案”这东西。

话说回来,你们猜猜,《档案解密》啥时候能给我们来点“程序员突然挂掉的故事”?这事现在挺火的,不是吗?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