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那时候跑去匈奴,跟现在被派去西伯利亚分公司差不多。汉朝给她的是集体宿舍,八个人挤一间,结果匈奴单于直接给她弄了个独栋别墅。这待遇差距,放现在都能火一把,妥妥的热搜素材。
汉宫福利差
汉时那时候,昭君就是个普通小职员。每天得早起打卡,工资单上就俩字儿:"待诏"。同事个个都是关系户,领导就爱吹牛,说以后能给你转成正式工。机会来了,要去塞北那旮旯儿开疆拓土去。
那匈奴给的待遇真心让人心动,单于直接派了百辆豪车来迎亲,连CEO夫人的待遇都赶上了。跟汉朝那破共享单车通勤卡比,这待遇直接翻了十几二十倍。可昭君一细想,发现了个大问题:整个公司的人都不会说汉语。
语言障碍大
昭君试着用肢体语言点了个外卖,结果送来的竟然是十斤羊肉。她本想对那繁琐的行政流程吐槽一番,结果发现负责招聘的HR竟然是个笑得没心没肺的文盲。更惨的是,在季度会议上,她弹着琵琶做报告,下面那些高管们竟然齐刷刷地鼓掌——其实他们心里想的都是晚上怎么烤全羊。
那《明妃曲》里唱的是“含情欲说独无处”,这话说白了就是:心里有苦水却没地儿倒。咱们现在至少还能在朋友圈里悄悄发个秘密,只让自己看。可昭君那时候,连个发弹幕的地方都没有。
琵琶当微信
昭君,后来搞了个独门绝技,想家了就弹一曲《汉宫秋月》,饿了就弹一曲《红烧牛肉面》。有一次,弦都弹断了,那匈奴同事感动得眼泪汪汪,其实他们以为这是啥新式羊肉切法。这事尴尬得要命,就像你在KTV唱《故乡的云》,结果人家以为你是在展示什么奇特唱法似的。
王安石那“汉宫侍女暗垂泪”纯属艺术加工,实际情况可能就是:那些侍女们正边嗑瓜子边聊着,“昭君姐又加班了啊”。至于那“沙上行人却回首”,多半是在找掉在地上的羊肉串。
爱国奖金少
汉朝那时候说是啥“民族大义”,结果连个五险一金都没给交齐。匈奴那帮人倒好,还分分红,可昭君那姑娘看不上。这不就像现在有些人,放着硅谷的高薪不要,偏要回国996,还得让人家hr给你颁个“最美打工人”奖状,真是笑死个人。
南宋那时候,范冲喷王安石是“没爹没娘”,跟现在网上那些喷子说“不点赞就不是同胞”似的。其实老王那话儿,也就是实话实说:汉朝对王昭君那待遇,真心不咋地。可那些大V一炒作,真相就被忽略了,没人搭理。
心理戏很足
昭君这丫头,心理活动丰富得能拍出一部80集的连续剧。早晨对着镜子,她得意洋洋地喊:“今天还得笑出花儿来。”中午时分,她盯着那鸿雁出神,琢磨着:“要不要蹭个顺风车?”夜幕降临,她数着星星,幻想着回家的日子。结果匈奴那单于还以为自己媳妇儿在搞什么天文研究,二话不说,直接给她弄了个青铜望远镜。
王安石这货把那精神分裂写得出神入化。他表面儿装得挺有礼貌,敬酒,可他那眼神儿,直接飘到南边去了;弹琴的时候,手上的《欢乐颂》响得欢,心里头却哼唱着《凉凉》。这演技,放现在,直接就能把奥斯卡给保送了。
历史是个圈
这历史看下来简直像科幻片。汉朝那时候,觉得把宫女嫁出去就能实现全球和平,跟现在有些公司派个前台应付检查似的,套路一个样。要是有个昭君活在今时今日,估计能开个直播叫《我在匈奴当王妃》,顺便还能卖点草原特产,赚赚小钱钱。
瞧瞧这事:要是你家领导拿升官发财的甜头引诱你去那啥塔利班分公司,你会不会心动?快来评论区秀出你的态度,看看谁最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