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op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

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的含义

时间:2025-05-13人气: 作者: 佚名

咱老祖宗弄音乐那时候,可不是为了去KTV瞎他们拿石头敲出个节奏来,估摸着也没料到这东西将来能成为领导讲话的背景音乐。从“听鸟儿叫”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操作简直就是最早的跨界营销典范。

物心联动

走在大街上,苹果砸你个正着,你都能联想到牛顿那啥引力定律;古时候,听见雷声就琢磨出个啥十二律吕来。他们把自然的声音当成了微信语音,听听鸟叫都能脑补出一出君臣父子的戏码。这啥过度解读的能力,简直让现在的音乐APP算法都自愧不如。

九千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就玩起了骨笛,那时候的人还在泥地里打滚,就开始研究音乐了。他们把野兽的骨头掏出几个孔,吹出来的曲调比现在某些网红唱歌还靠谱,这事充分说明,艺术细胞和填饱肚子这俩事,其实是可以一起搞定的。

声音改造

《诗经》里的“关关雎鸠”简直就是鸟叫声的豪华升级版,就像是给大自然的声响来了个美颜大法。咱老祖宗弄个编钟磬石啥的,跟现在拿水果弹钢琴似的,本质上都是一个德行——纯属闲得蛋疼。

青铜时代那时候,最烧钱的东西就得数编钟了,曾侯乙墓里那套,简直能买下半座城。就算放《荷塘月色》可能跑调,可要是演奏祭祀音乐,那可是一点都不含糊,看来公款消费自古就挺讲究标准的。

音乐治国

周朝那时候,公务员得考六艺,要是音乐挂科,那可就小命不保了。那时候,有人把调音器当成了水平仪,觉得音准不靠谱,就跟房价波动一样,能闹出大乱子。现在看那些选秀节目的评委,一按按钮就扭头走人,这不就是那套理论的现代版,挺逗的。

孔老二在齐地听《韶》那东西,愣是三个月没尝出肉的滋味,换成咱们这帮人,要是连着刷三个月抖音,估计连饭都顾不上吃了。不过,这俩事还是有差别的,人家听完那东西还整了个《乐记》出来,咱们这帮人刷完抖音,顶多就是得了个腱鞘炎,所以说,咱们的注意力得用在刀刃上。

和谐理论

古时候组建乐队讲究“和谐中求差异”,就跟吃火锅一样,有人爱辣有人爱清淡。曾侯乙编钟能覆盖五个八度,比钢琴还宽,可他们偏说音不准能招来地震,这联想力简直跟天气预报主持人有得一拼。

《左传》里头写着,吴国那公子季札听了一耳朵《周南》,就敢吹牛说秦国要崛起了,这比现在那些股评家看K线图还扯淡。把个音乐当成了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你说古代那时候没个财经频道啥的,咱们就只能靠艺术鉴赏来瞎搞投资了。

反对声音

墨子老人家曾吐槽搞音乐是烧钱行为,这不就是现在有人抱怨演唱会票价太贵。他老人家算过,制作一套编钟的钱都能救济好几个县的灾民了,这种精打细算的觉悟,搁现在绝对能评上十佳青年。

庄子这货儿把儒家的音乐比作成功学的演讲,听起来挺热闹,但实则一毛钱不值。他倒是觉得,“天籁之音”就是蹲在路边听风吹树叶的声音,这反消费主义的观点,简直让那些卖音响的想把他揍一顿。

现代启示

故宫办了个600周年的音乐会,竟然用真家伙编钟来敲,敲一下就得花五万保险费,这奢侈得跟玩儿似的。你说这传统文化,它就不是给你接地气的,就跟咱不会拿那价值连城的元青花去腌咸菜一样。

评委说你的歌儿没来劲,古时候的乐师得说你的五音不全。本质上都是PUA,可古人把那玄乎其玄的东西给整得跟科学似的。

咱们在KTV里高唱《广陵散》那时候,是不是想过自己这行为可能正给社会和谐添堵?逗号,唱得挺嗨皮,但得想想后果。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