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送外卖的叫王铁柱,给女神送了一整年麻辣烫,结果最后发现,对方给的所谓好评,其实就是跑腿费。这事能说明啥,在当代,爱情里最让人感动的部分,常常就藏在支付成功时发出的那个提示音里。
爱情经济学
深圳有个写程序的,连续三十天给一个妹子发五十二块红包,到第三十一天改成发五块二,结果马上就被拉黑了。如今的人谈恋爱,就跟玩拼多多似的,砍价要是没成功,就再换一家。北京相亲角有个大爷说得挺在理,现在的年轻人谈感情都带着计算器,约个会还得先算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有调查报告表明,90后谈恋爱平均能维持8个月,共享单车的使用期限比这还长3个月。上海陆家嘴的白领弄出了个“拿铁因子”恋爱法,每周喝咖啡不超过两杯,一旦超出预算就马上停止。
浪漫事故现场
广州天河区有个男的,用无人机送钻戒,结果挂在前女友家晾衣架上了。这操作就跟在烧烤摊点蜡烛似的,看着挺浪漫,实际上容易引发消防隐患。民政局数据表明,情人节第二天,离婚预约量涨了30%,估计是玫瑰花枯萎得太快了。
长沙有个程序员写了个表白程序,代码量达十万行,结果那姑娘手机内存不够,打不开这程序。如今找对象得跟装 APP 似的,得先瞅瞅兼容性,再去谈感情。有实验表明,烛光晚餐时食物中毒的概率,比成功求婚的概率高出 4.7 倍。
社交软件修罗场
成都有个叫小美的姑娘,同时和7个相亲对象聊天,结果最后全都告吹了,原因是群发“晚安”的时候忘记分组了。当下的年轻人谈恋爱,就跟玩狼人杀似的,谁先把需求感暴露出来,谁就被淘汰。某社交平台做过统计,用“在吗”作为开场白的用户,匹配成功率降低了60%。
北京西二旗有个搞 IT 的男的,把相亲简历弄成了 PPT,第三页都没讲完,对方就睡着了。研究显示,用“你好”开始对话,比起用表情包开场,收到回复的间隔时间平均要多 2 小时。最悲催的是那些把自拍当封面的,系统直接判定成微商。
物质感情平衡术
杭州有一对情侣,因为奶茶加不加珍珠吵到要分手,后来才发现是消费券快到期了。如今维系感情主要靠各种折扣券,分手的导火索常常是第二杯半价没人喝。有调查表明,能接受AA制的情侣,恋爱持续的时间比男方买单的情侣多维持1.8个月。
上海静安区冒出了专业分手清算师,其主要业务是算一算恋爱期间送的SK-II究竟该折现多少。最绝的是有一对情侣,连火锅调料碟都得按使用次数分摊,最后还因为半颗蒜蓉干起来了。
长辈助攻翻车集
南京有个阿姨给自家儿子安排相亲,把那姑娘微信名备注成“3号楼601王阿姨侄女”,结果她儿子约错了人。当下家长介绍对象就跟发快递似的,重点留意收件人的地域和体重。某婚介所的数据显示,父母参与度越高,见面时的尴尬指数就呈几何级增长。
有个老爸教儿子追女生得送早餐,连着送了一个月后,那姑娘还以为他是送外卖的。统计表明,父母传授的恋爱技巧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八十主要靠支付宝去挽回局面。
分手后的技术流
深圳有个男的,拿前女友生日当密码,结果被盗刷了,反倒还感谢小偷,帮自己走出了情伤。现在的人分手后,头一件事不是哭,而是去改所有 APP 的自动续费。有做商业分析的指出,情感类 APP 的卸载高峰,出现在凌晨三点到四点 。
北京朝阳区有人搞出了个“前任计算器”,往里面输入恋爱的时长,就能算出得删掉多少张照片。有个程序员更狠,直接写脚本批量删除聊天记录,结果把工作群给清空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你觉着谈恋爱时,最费钱的项目是买奶茶,是买电影票,还是给对象清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