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调侃写作就是翻老黄历,翻着翻着,咦,发现那本账早被狗啃得不成样子了。余华在《世事如烟》里把那些荒唐事写得跟小区里物业发的通知似的,真实得让人咋舌——司机怕死却把衣服给碾了,亲爹把女儿卖了去搞什么冥婚,瞎子还爱上了强奸犯。这哪儿是小说,简直就是个魔幻版的《法治在线》!
记忆是发霉的罐头
写东西,感觉就像吃了个过期十年的老午餐肉,味儿不对劲。余华那小子写的那个小城,简直跟我家楼下那破菜市场似的,那算命的活得比乌龟王八还长,接生婆做的面条都能跟人的消化系统媲美。记得那年隔壁那老王说他梦到自己中了彩票,结果第二天就被彩票站的卷帘门给夹了个正着,脑袋上开了花。
现实这东西比那些小说里的江湖规矩差远了。就说去年那谁,杭州的程序猿写代码写到中途,说走就走,直接辞职去西藏捡破烂,回来还开了一家网红酸奶店。你说这荒唐事,现在都开始卷起来了。
荒诞是祖传的
《世事如烟》那书里写的冥婚桥段,搁现在简直就像是闲鱼上卖二手骨灰盒。我二舅去年去参加广场舞大赛,他那舞伴突然拿唢呐吹起了《大出殡》,结果评委竟然给了全场最高分。现在这帮搞丧葬的,居然也开始接婚庆的活了。
余华笔下那算命老先生坑害姑娘续命的故事,放到现在简直就像是保健品直销广告。咱小区的张阿姨花十万块买了条磁疗内裤,现在见谁都想秀一下:"瞧,我的关节炎都转移到前列腺去了!"
死亡是包邮的
这小说里头,小姑娘跳河就跟扔个快递似的,在这死了都能享受包邮服务,还送个冥婚套餐当大礼包。记得去年深圳那电子厂搞团建,领导一拍脑门,说谁敢下水捞苹果手机就给发奖金,结果捞上来三台诺基亚,这操作简直了。连阎王爷也开始玩起了促销活动,这世道真是越来越会过日子了。
现在火葬场也开始玩短视频了,最近有个视频特别火,叫《五分钟教你叠元宝》。我上次看到一条点赞超十万的评论,说:“这主播叠的金条,比我家老头子炒股赚的还多!”
疼痛是批发的
余华这家伙把苦日子写得跟批发市场里的货似的,量大还便宜。4号姑娘被欺负了之后,竟然爱上了一个瞎子,这剧情要放现在,妥妥的就是个PUA教程。咱县医院的精神科最近都快挤爆了,医生说现在的年轻人,大致就分三类:有的想死,有的装作不想死,还有的帮别人找死。
昨儿个溜达学校门口,俩小屁孩儿干仗呢:"你爹那是算命匠人!""你爹那算命匠人算个啥,我爹那是码字儿的公众号大侠!"瞧这职业鄙视链,都成奇幻剧了。
活着是凑数的
咱比《活着》里那眼泪汪汪的福贵,这《世事如烟》直接给人生按了个删除键。北京朝阳区现在火了个“数字生命体验馆”,交俩百块就能提前瞧瞧自己那电子讣告。开业才三天,就有人来喷了二十条差评,说:“能不能加个修改功能,把我那死因从熬夜改成就职殉职得了。”
公司那HR前天放了个大招:上班要是偷懒超过半小时,直接算工伤。现在整个部门的人都开始钻研《劳动法》里第114条——怎么把上厕所时间也变成工作绩效的一部分。
写作是拆盲盒
余华把回忆描绘成一颗烂掉的榴莲,揭开一看全是硬邦邦的。现如今,短视频界最火的是“临终关怀直播”,主播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聊着:“家伙们,我这肺癌晚期,估计还能撑三个月,想要的东西,赶紧刷起来,六六六的!”
昨儿个碰见一小年轻儿晒了个朋友圈,说:“求个信得过的算命大师,看看我那花呗能不能延到下辈子用。”这事一出,我琢磨开了——要是换做是你,你乐意在《世事如烟》里当哪个角色?是那个被卖去做冥婚的小姑娘,还是那个续了二十年阳寿的算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