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搞建筑都流行省电省碳,可保温这块儿还死守着老古董法子。河北那家公司倒是来了一招,把纳米技术玩得风生水起,做出来的保温板薄得跟饼干似的,保温效果却能跟十床棉被媲美。
纳米孔技术有多牛
2012年砸进去的3.5亿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产业基地可不是白搞的,德国和瑞士的技术底子在那儿,弄出来的气凝胶板导热系数低得跟什么似的,只有0.004,就像在墙上贴了张A4纸,屋里空调都能少开两度。传统保温材料得铺70毫米厚,而这东西只要10毫米就能搞定,省下的空间都能摆个鞋柜了。
每年这生产线能产出六千万平,能包下大半个京城。施工队那帮家伙超爱这东西,不用打什么锚栓,直接上点胶水搞定,效率直接翻番。去年有个项目,本来计划三个月完工,结果俩月就搞定了。甲方验收的时候,那墙皮摸了半天,确认咱们没偷工减料。
防火性能开外挂
验收哥看了检测报告一脸懵逼,A1级防火标志上盖着国家检测中心的大红戳。那种新闻里常见的保温材料一烧就炸的场面,这地方根本不可能上演。有一次他们拿喷枪烧了十分钟,表面连个烟熏的印子都没留下。
建材市场的那些个阻燃板,跟那东西一比,简直弱爆了。那高端楼盘开盘的时候,竟然搞了个燃烧实验直播,看着火苗在板上自己熄了,现场就有人抢着订了两百多套。开发商一算,光消防那关就省了六位数的钱。
结实程度反常识
这保温层,老掉牙了,可这货愣是跟那水泥墙黏糊糊的,跟亲妈似的。实验室那帮人说它能耐个三十年,咱这实际案例里头,最老的都混了八年了,结构胶愣是没黄一块。还有那酒店外墙,跟台风杠上了五次,拆下来一检,性能跟刚出厂时一个样,没两样。
这防水效果简直逆天,下雨天都能当个应急鱼缸使。咱们施工单位里头,有个小笑话广为流传:有家伙把泡面搁墙角避雨,结果面汤都凉透了,墙皮却一点没被泡坏。现在长三角那边的超高楼项目,都点名要这种材料,谁让梅雨季节那墙体修补起来,真是心疼得要命。
环保指标像作弊
生产线从头到尾一滴污水都不往外排,连那些包装袋都是环保的可降解货。隔壁那家化工厂的老板过来瞧瞧,愣是盯着那除尘设备看了大半天,愣是没见着半点灰。去年那次环保大检查,监测车在我们厂区里绕了三圈,那仪器指针愣是纹丝不动。
老王这施工队里的大哥,干这行都二十年了,居然头一回碰上这么个保温工程,竟然不用那防毒面具。工地上的废料直接就拉去铺路了,听说那压路机开过去,连点灰尘都看不见。现在,一线城市里的更新项目都抢着用这法子,就这碳积分,都能换不少补贴。
代理门槛有点高
想成为区域代理,先得闯过六道关卡:营业执照得有,销售网络得查个透透的。不过公司给的支援也相当给力,不仅独家垄断,连培训都包了机票和吃住。就说山东那边的经销商,去年光政府集采订单就搞了三百万平,现在开的车也从五菱换成奥迪了。
培训课上,学员们都盯着那点利润,讲师直接甩出财务报表,说某二线城市那项目毛利能稳定在35%上下。但公司也提醒大家别瞎囤货,这东西卖得快,可就是怕压货,毕竟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比手机还快。
未来市场在哪儿
雄安那地儿工地堆的材料跟小山似的,南边那儿的旧区改造项目也开始大规模进货了。听说,这材料能少占1.8%的建筑公摊,开发商能多赚不少,够再盖个售楼部了。现在就差安装工,听说日结工资都涨到五百块了,真是够狠的。
这保温板硬邦邦的,猜猜看,哪个行当能玩出新花样?是冷链物流直接拿去当移动冰箱使,还是电竞房里用它来做隔音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