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北三环眼熟的球状建筑,现在焕然一新,又开门迎客了。这地儿比你家小区的物业还卖力,三十年如一日地搞科普,门票还从五毛变成了免费,真是够意思的。
圆球的进化史
那1988年盖的科技馆老馆,最亮眼的东西就是一个直径35米的银白色大球。听说为了这造型,设计师把圆规都给磨破了好几根。现在这球还在那,不过里面的展品和地板都换成了新的。
三十年前那时候,大家在那儿观摩磁悬浮地球仪,现如今这帮家伙在里面搞VR太空漫游。你说这科技进步有多直观?以前那讲解员还吹嘘“这可是未来科技”,现在人家改口了,直接来一句“这不就是您手机里的那点小东西吗?”
科学嘉年华来袭
9月15号那科学狂欢节,主舞台就在鸟巢和水立方那俩地标中间。俩家伙估计心里挺不爽,自己办奥运会那时候都没这么嗨皮过。活动一直嗨到23号,12个展区,够那帮小屁孩儿们玩到手机没电。
家长们注意,军事科技展区可是个引爆家庭大战的地方。去年就有个小家伙看完后,竟然想给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来个变身大法,结果,客厅的地板就被刮得惨不忍睹了。
新馆的生存指南
这科学中心改头换面后,面积有4.4万平方米,能摆下6个足球场那么大。逛起来可得穿双运动鞋,保不齐微信步数能破万。那“三生”展览听着像卖保健品的广告,其实,它就是讲生命、生活和生存的。
儿童乐园的地板据说加固得跟城墙似的,毕竟那地方每天都得经受成百上千个小猴子似的熊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考验。球幕影院里的那个大球还是那个大球,不过放映设备可是从老式的胶片换成了现在流行的8K激光投影。
电影展的冷知识
这科技电影展可真是国际范儿,一口气来了15个国家,27部电影,3D的、球幕的,应有尽有。提醒大家,别在4D影院里吃太多,座椅一晃悠,那滋味儿可不好受。
北天馆的球形银幕和科学城的球形银幕,跟麦当劳和肯德基那俩货似的。两边的工作人员都吹嘘自己的银幕更大,可咱们普通观众哪能辨得出个啥区别。
预约的门道
参观得先实名登记,预约通道刚一开,周末的场次就抢光了。这预约过程跟春运抢票似的,难度系数爆表。得提前设个闹钟,半夜起来试试手气。
官网那东西说了,每天能看的人就那么几个,说白了就是晚一步就只能看别人晒朋友圈直播了。9月20号往后,预约规矩更严了,新馆子,国庆假期前还想保持点神秘感不是?
交通与周边
出地铁安华桥站后,往前溜达个五百米就到目的地了,导航上显示只需八分钟。可带娃出行,这时间得翻倍,得花上二十分钟,因为得应对娃那“为啥要走路”的连环追问。
周边的饭馆儿都挺精,科技馆一有活动,他们那价格就往上窜。咱还是自带点吃的,或者干脆去居民区找地方吃。那儿的停车位那是永远不够,开车来的可得做好转圈圈的心理准备。
看了这些介绍,心里想着,是得带哪个家伙去尝鲜这新开的科学馆?是那淘气的熊孩子、那个甜心女友,还是那个曾经和你在那圆滚滚的大球前一起傻笑的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