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op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议论文大学

时间:2025-05-04人气: 作者: 佚名

每次刷脸支付成功,都好似在向我发出警示:这张脸也就仅剩下这点价值了。科技将生活简化成了扫码、刷脸、指纹这三种方式,就连丢个垃圾,都得先去研究智能分类系统,就怕被AI保洁大妈指责没文化。

科技让人变懒的100种方式

十年前上厕所还得带着报纸,如今上厕所要是没手机,就跟没带纸一样。外卖软件把方圆五公里内的饭馆都装进了手机,就连泡面都嫌撕开包装太麻烦。最新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外卖用户超过了5亿,其中37%的人取外卖都选机器人送货上门。

扫地机器人老是在床底下撞拖鞋,智能音箱老是在深夜突然汇报天气。有个网友吐槽他家的智能马桶,他放屁的时候它自动翻起座圈表示尊重。这些所谓智能实则智障的产品用实际表现证明,科技最先解决的是人类无聊的问题。

医疗进步带来的副作用

现在要是去医院,会发现医生低头开药的时间,比抬头看脸的时间长了三倍。AI诊疗系统能准确识别5000种疾病,可治感冒的时候还是让人多喝热水。某三甲医院做过统计,使用智能分诊系统后,患者平均等待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了1小时55分钟。

基因检测公司宣称可以预测200种遗传病的风险,这哥们做完检测后发现,最严重的病居然是没钱。有个家伙花了2999元做了全套检测,最后的建议是要多运动、少熬夜,这跟他老妈每天唠唠叨叨说的没啥两样。

社交软件制造的孤独

微信好友超过500人后,朋友圈点赞数量反倒降到个位数以下。相亲软件宣称大数据匹配,可推荐的对象不是做微商的就是卖保险的。2023年社交平台给出的数据表明,人均每天滑动匹配200次,实际见面的概率不到0.3%。

家族群里长辈转发的那些养生文章,跟十年前电线杆上贴的老军医广告,是一样的水准。现在的年轻人练出了一项厉害的本事:能在零点五秒内识别出标题党,可在“转发送流量”面前,却总是失误。

智能家居的叛逆期

客人一来,声控灯具就突然不工作了。空调老是在凌晨三点自动调成16度。某智能窗帘厂商承认,他们的产品识别“打开窗帘”指令时的准确率,比识别“关灯”指令时低40% 。

买了个能用手机控制的电饭煲,结果发现最常用的功能,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远程操作煮饭。直到有一天,那个相关的应用程序崩溃了,全家人才想起来,这东西其实有个物理按键。现在的家电说明书比高中物理课本还厚,过了保修期都没看完第三章。

数据时代的黑色幽默

每次填完隐私协议,感觉就跟签了卖身文书似的,紧接着就收到了精准推送的痔疮广告。某购物平台算法超厉害,能预测月经周期,可送的优惠券总是到过期了才被发现。网络安全报告表明,82%的人觉得刷脸支付安全,其中76%的人把“123456”当成支付密码来用。

人脸识别门禁真挺便利,有一天系统却把保洁大妈认成了CEO。更让人崩溃的是,你想投诉的时候,发现客服系统只有智能语音,还有永远都在排队的选项。

科技公司的商业鬼才

手机厂商年年都讲电池技术有突破,可续航能力的提高,完全是靠加大充电宝的容量。有个品牌声称其摄像头能拍摄银河,实际测试时,就连楼下烧烤摊的烟雾都拍不清晰。2023年手机性能测评表明,跑分最高的功能是一次性打开20个购物APP 。

电动汽车宣称充电5分钟能通话两小时,可实际上是充电5个小时,挪车却只有两分钟。共享单车一开始的想法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今最拿手的却是制造停车难,难到五百米的距离都成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你被哪项“人工智障”科技产品坑得最厉害,惨不忍睹?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惨痛经历,点赞数最高的送一个能防止APP监听的锡箔手机壳(手动狗头表情)。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