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一来,全县的老师都开始“忙活”了。表面上一个个都装得挺积极,私下里却都在嘀咕:开个会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习动员的苦差事
县里送了些书过来,每周都得硬着头皮看。校长亲自带头,咱们只能跟着瞎忙活。那书里的内容听起来挺高级,可看了几页就感觉脑袋要炸了。什么高效课堂、课改指南,听起来挺唬人,可真要动手操作,谁也没个谱。
每周一到,大家都照例打卡学习,校长亲自领着咱们学,但其实效果咋样,心里明镜似的。学校里说要去评估学习成果,咱们心里清楚,那东西不过是走过场,谁都没把那当回事。
制定细则的文字游戏
镇里那四所学堂都开始琢磨着搞课改。每家都有自己的评分标准和奖惩规矩,乍一看还挺有模有样。可实际上,这些个规定都是领导们拍拍脑门想出来的,真要实施起来,估计又得乱成一锅粥。
这片区的学校也开始搞改革试点了,重点学校还弄了个执行计划。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可实际上,这些计划就跟文件柜里的装饰品似的,没人真打算动手干。那什么评价和奖惩制度,最后也就是一张白纸。
赛课活动的表面功夫
每周二那赛课活动,简直成了咱们镇子的“家常便饭”。每过三周,就评出个一星、二星、三星教师。表面看,好像是在鼓励老师们上进,可实际上,大家都在敷衍了事。谁都不想在这种花架子似的活动中瞎耽误功夫,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参加。
月赛、期赛、年赛,每一场都像是个“才艺秀”。那些被评为星级教师的,顶多算个“中奖者”。他们教学到底咋样,大家心里明镜似的。这帮赛课,归根结底,就是给上面检查看的。
同课异构的“创新”
各区的三星教师还得去搞个啥同课异构的东西。听起来挺新鲜的,其实就是把之前讲过的课换个花样再讲一遍。咱们镇上的三星老师们也得参加这种活动,可谁都不乐意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跟其他学校的类似课程不同设计,说白了就是大家互相看看。表面上是说为了交流心得,但实际上,谁都不想在这种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却很热闹的活动中瞎耽误功夫。真正的教学提升,还得靠老师们自己私下里多动动脑筋。
研讨课改的“形式主义”
每周二下午咱们研讨课改,大家挤一堆儿,表面上看讨论挺热闹,实则心里都想着赶紧散会。这所谓的讨论,也就聊聊些无关紧要的闲话。
课改这事,咱都知道有猫腻,可谁敢真戳破?提了也是白提,最后还不是得绕回那套虚头巴脑的流程。这种研讨,说白了,就是给上面检查做样子。
总结与反思的“敷衍”
每年到总结反思那时候,都得手写心得体会。表面功夫,说是助老师进步,实则,全都是照着模板来的。谁乐意在这种没啥意义的总结会上瞎耽误功夫。
这所谓的反思,其实就是把问题归咎于“不够卖力”。可真要教学上档次,还得看老师的自我加冕。这种总结和反思,最多能让领导心里过得去,但对实际教学屁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