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吟“巴山夜雨涨秋池”,你却只回“吃了吗睡了吗”,公元848年的李商隐在重庆租的屋子里冒雨给媳妇写信,而今咱们这帮人,就只会盯着手机屏幕,等着别人回个“正在输入”。
唐朝异地恋有多难
那时候李商隐写信得靠马跑半个月,没得顺丰快递啥的。他写“归期未有期”可不是装文艺,是真没买到高铁票。现在分手直接拉黑,三分钟搞定。古时候分手,得等信鸽累死在半路。
重庆这茬秋天,雨那叫一个下得凶,李商隐那家伙住的房子,八成是江景房。可他那屋漏得跟筛子似的,他也不敢去找房东,毕竟那啥节度使判官的工资还没影儿。咱们这代人,至少还能在朋友圈里瞎几把矫情,来句“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他只能弄个浴桶,把雨水接得满满当当,泡个脚解解闷。
古代公务员的emo日常
李商隐在四川给大领导写东西,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办里的那杆笔。白天忙着写《关于提速巴蜀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晚上偷偷摸摸地弄那首“何当共剪西窗烛”。要是不小心被同事撞见,估计得挨个通报批评:工作日喝酒写诗,违反了那八项规定。
这工资条看了让人笑不活了,基本工资跟三斗米似的,绩效奖金能换两匹绢,年终奖直接送半头猪。可就是这样,还得硬着头皮去参加单位那啥诗词大赛,就为了拿那领导亲手写的“加油”俩字画。
直男审美毁灭性打击
同年代那白居易能吟“樱桃樊素口”,李商隐就只能干巴巴地说“秋池涨水了”。别人哄媳妇儿都能来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他愣是憋了半天才蹦出“今晚雨挺大”。要不是文学史给他弄了个复活甲,这聊天记录早被女方给删到看不见了。
这年头谁不知道发个52块的红包秀下脸面,他倒好,居然把雨声录成语音发。更绝的是,他还配了文字解说:"听这淅沥沥的雨声,是不是感觉就像我那碎成二维码的心一样乱七八糟?"
古代社畜的生存智慧
李商隐这厮真是高手,老婆想得厉害,整宿睡不着,却偏要扯淡说自己在研究“夜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领导一看他那黑眼圈,好奇地问咋这么重,他倒好,来了句:“这不都是熬夜赶《巴蜀地区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给闹的呗。”
今天个这加班的,点外卖都成了标配,结果半夜饿了,居然啃上了砚台。有一次,竟然把墨水当酱油给饺子蘸了,第二天交上去的报告,字迹竟然变得稀得跟水似的。
抄作业都翻车
文艺小青年们学他写情书,结果把“巴山夜雨”搞成了“芭提雅夜店”。还有更离谱的,把“共剪西窗烛”翻译成“一起剪电线”,女友气得连夜报警,说发现了恐怖分子。
最悲催的货是个码农,拿Python整了个写情诗的脚本。结果一运行,系统直接来个报错:尼玛,NoneType东西,哪来的啥‘相思’属性。
古人教你正确摆烂
李商隐那句“未有期”,简直就是职场里的暗语,就相当于说“等我考完公务员”,“等我评上职称”,“等我攒够买房子的首付”。结果,从唐朝到现在,男人的拖延症这毛病愣是没怎么长进。
现在有人跟你说“等我有钱就娶你”,你就回他“你先来段诗朗诵呗?”。你看,就连李商隐这种大诗人,最后也就得到了“可能大概也许”这么个模糊承诺。
问题来了哈:给那谁发“多喝热水”和“巴山夜雨话未休”,这俩哪个能早点见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