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说白了就是心理需求的大乱斗。归属感、独立心、成就感、情感支柱,这四个家伙轮番上阵,把青少年搞得够呛。要是你搞不定它们,青春期可能就成了一场灾难片了。
归属感
青少年的心态就像那群慌慌张张找队伍的蚂蚁,生怕自己成了孤零零的个体。你班上没几个朋友?那可就惨了,直接自闭了。家长和老师一开口就是:“去加入社团!”搞得像社团是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似的。但实际上,有些社团人烟稀少,去了也是干巴巴地站那。我倒是觉得,不如找个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小圈子,来得更自在些。比如,喜欢打游戏的,就找个游戏群,至少能聊得来。
独立性
想自己作主?爸妈一般给你俩方案:要么严防死守,要么放任自流。前者让你感觉自己像坐牢,后者让你感觉自己成了无依无靠的娃。爸妈一边喊“你自己做主”,一边你做错了就一顿喷。啥叫真独立?不是你想干嘛就干,而是你能对自己的决定负责。爸妈该做的,是让你有机会犯错误,而不是帮你擦屁股。
成就感
这成就感,跟泡沫经济似的,考了个第一,那叫一个爽,可下次要是考砸了,直接从云端跌到地上。家长老师总爱说“相信自己”,可这信心得有实力撑腰。没实力,那信心就像一张没钱的空支票。青少年需要的不是空喊加油,而是真真切切的进步。比如说,你数学不行,家长给你报个补习班,这比天天喊“加油”有用多了。
情感支持
这小年轻儿的情绪跟变天似的,前一秒阳光明媚,后一秒暴雨倾盆。家长们一般就俩招儿,要么问:“怎么又闹脾气了?”要么说:“别搭理他,待会儿就消停了。”但其实,他们最想要的,就是你能听完他们把话说完,别急着给啥建议。友情那点事,虽然得互相扶持,但也别太指望别人,朋友的话不一定靠谱,说不定还给你带沟里去了。
青春期的心态
青春期那时候,心态就像拧巴的弹簧。想独立,可又怕撞南墙;想融入,又不愿随波逐流;想出人头地,又怕摔跟头。这股纠结劲,让你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家长和老师,他们得做的,不是催你快马加鞭做决定,而是给你时间,给你空间,让你慢慢摸索。青春期可不是马拉松,没人逼你非得冲在最前头。
家长的应对策略
青春期这仗打起来,家长就像个“后勤总管”。咱不能亲自冲前线,但得把后院稳住。青春期的小子们缺啥?缺的是理解,不是一通说教;缺的是支持,不是束缚;缺的是陪伴,不是盯梢。你越想一手遮天,他们越想跟你对着干。还不如偶尔放下架子,坐下来聊聊,哪怕是吃个饭也行。
青春期那点心理小需求,看起来挺简单,实则门道多。要是能搞定它们,青春期就能变成美好的回忆;要是忽略了,那可就是一场噩梦了。家长、老师、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你们有经历过青春期吗?有没有什么想吐槽的?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