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公司搞了18年工程软件,突然就跳出来上市了,这事听起来简直比中彩票还带劲。想当年,2003年那帮在北京胡同里敲代码的家伙,现在居然都摇身一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创业维艰
2003年的京城,几个码农在中关村租了个20平米的破办公室,开始码工程软件。那时候他们穷得叮当响,夏天写代码还得裸奔。接的第一个大活儿是给河北那边的建筑公司搞投标系统,赚了5万大洋。
当时这群人可能没料到,18年后他们那家公司能值好几个亿。现在想想,当初那5万块的项目,现在连公司一天的收入都不够。可就是靠着这些小项目,公司才一步步挺过来的。
行业第一桶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建筑行业信息化这股风潮突然刮了起来。金润方舟眼疾手快,赶紧给奥运场馆的建设方量身打造了一套电子招投标系统。这招让他们在行业内小有名气,还赚了个盆满钵满。
当时公司业务俩大块:一个搞工程投标招标,一个管建筑经济。前者帮他们打下基础,后者则让市场对他们敞开了大门。2010年左右,客户名单里已经混进了不少央企大佬。
上市的转折点
2011年,那可是个关键年。公司一拍脑袋,说要冲击新三板,立马把盈科律所和宏源证券请来当军师。听说公司里那帮人,三天三夜不睡觉,就为了讨论上不上市这事。
最终拍板决定要干,主要就俩原因:一个是因为手头紧,得有钱搞研发;另一个,就是想咱们品牌的影响力再大点。2012年4月,公司终于成功挂牌,股票号430120。那天挂牌,咱们创始团队还特地在楼下放了一挂鞭炮庆祝。
融资那些事
上市第二年,公司搞了个定向增发。融了278万,每股29.6元。这价在新三板里不算贵,可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个天价了。
新来的三个机构里头,有一个家伙以前可是咱们的老主顾。这家伙买软件时那叫一个砍价达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咱们的股东。这人生,真是够神奇的。
未来的挑战
公司虽然已经挂牌上市,可市场竞争却愈发残酷。那些如BAT般的大佬们,也开始瞄准了工程软件这块肥肉。去年咱们公司砸进去一千多万搞研发,就为了保住咱们的技术饭碗。
老板最近内部吹风,咱们得搞就搞最牛逼的工程软件,别跟那些互联网巨头去比谁人傻钱多。这话听起来挺横的,但能不能真干过那些大佬,还得看咱们的真功夫。
行业启示录
金润方舟这事,它就给咱们提了个醒:专业活儿得找行家里手来干。哪怕互联网公司再牛,建筑这行当的门道儿他们也未必懂透。这或许就是他们能熬过18年还能上市的原因。
市面上公司这么多,真正能挺过去的能有几个?金润方舟这家伙能不能继续嗨皮,关键得看他们能不能把那啥专业特长给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