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俄罗斯教授来山东组队洽谈,我还以为他们是来表演胸口碎大石的,结果,人家其实是来研究石油的。
俄罗斯教授不会说山东话
那签约现场,俄国老师用俄语介绍他那帮人,台下的山东兄弟们一个个都开始发呆。有人悄悄地问旁边那哥们:“刚才那啥‘涅夫特’,是不是说的石油?”那家伙一拍脑门:“说不定,是你家那花生油。”
翻译家伙累得像狗,得把“高级油品的技术指标”说透,还得给“沂水大饼卷葱”这东西讲讲文化背景。那俄罗斯院士一听,直呼想尝尝,可就是不肯跟伏特加一起来。
签协议比结婚还认真
四家公司搞定了四张合同,资料堆得跟俄罗斯娃娃似的。有人现场小声嘟囔:“这得按多少个指纹?要不要去村委会借点印泥过来?”
沂水研究院头头儿板着脸说:那份合同里头可没藏着“研究砸了得请人吃三年煎饼”的暗箱操作。那俄罗斯教授一听翻译,瞬间轻松了,他们那帮人可就爱吃那黑乎乎的面包了。
实验室可能要改造成澡堂
俄专家说实验室得恒温26度,山东那技术员一算电费,太阳能这主意倒挺不错。有人来一句:“干脆改成澡堂得了,实验做起来,还能赚点小钱。”
清沂山那石化大牛,笔杆子飞快地记录着,突然一拍脑门,举手就问:“这仪器能测出地沟油不?”俄罗斯那院士愣了仨秒钟,找翻译一通比划,回道:“理论上能,不过咱主要搞的是飞机上的油。”
人才政策遇上伏特加
县委组织部在介绍人才公寓设施时,特意提了24小时热水这事。那俄罗斯教授来了句:“能不能换成24小时冷水?咱们那习惯是泡完桑拿就往雪堆里钻。”
科技局长神回复:“咱们可以破例让公寓楼顶搭个冰柜,不过夏天融化的水得算科研损耗。”那掌声,比院士讲演还火爆。
产学研对接像相亲大会
开发区老大提议咱们每月开个产学研对接会,那乡里的书记来了一句:“咱们得挑个赶集的日子办,专家们边啃驴肉火烧边聊项目多带劲。”有人偷偷把会议记录里的“技术攻坚”给改成了“技术啃大硬骨头”。
俄国人拿了个合作单子,上面第三项写着要一起上报中俄双语科研成果。山东那边的技术人员在旁边小注里说:“咱们是不是得加上个山东话版,这样本地工人操作起来才方便。”
下次团建可能是冰钓比赛
签完约那事后,俩边儿说好每年得互相串个门儿。那俄罗斯老教授热情得跟啥似的,跟山东那帮人吹嘘冬天得去他那远东联邦大学晃悠一圈儿,还神秘兮兮地说实验室旁边儿就有个天然冰场。咱们那清沂山石化那谁,赶紧掏手机查机票,一看得先飞哈尔滨中转。
乡长来个神操作:“咱们先来沂河开个冰钓友谊大会?”全场瞬间静默了五秒,有人小声嘟囔:“领导,这河里冬天就薄薄一层冰,钓个王八都挺费事的。”
说起来,咱们猜猜看,那些俄教授回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把沂蒙山的煎饼都打包带走了?说不定行李箱都装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