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人砸了125万大洋拍了个电影,结果就是让一帮德国小兵在战壕里傻站了两小时。这环球影业的一手,直接把奥斯卡评委给整懵了——这东西哪儿是电影,简直就是战场现场直播!
壕沟里的百万富翁
1929年,125万美元能买下半个好莱坞,可环球影业那东西全砸在加州牧场了。两千多个群演,天天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导演迈尔斯通拿着喇叭喊“再来一条”,估计那时候他们心里都想给那货来一枪。
这摄影指导埃德森,真是牛气冲天,硬是把黑白胶片玩出了花——血都拍成黑色,泥巴灰不溜秋,士兵的脸色绿得跟草一样。后来斯皮尔伯格拍《拯救大兵瑞恩》,都得把埃德森当祖师爷供着。
新兵连的奥斯卡速成班
那男主角是个不为人知的德国小青年,电影里被教官喷得体无完肤,可现实生活中却成了奥斯卡的大赢家。这不就是说了,在好莱坞,挨喷也能喷出个影帝来。
安德森这编剧真是个狠角色,原著里那30页的心理活动,他愣是只用三句台词就给搞定了:“头儿,我想回趟家”“妈,我饿了,想吃饭”“天,求你让我解脱吧”。这三句话后来简直成了战争片的经典台词,连《兄弟连》都忍不住要给它点个赞。
战壕里的经济学
剧组为了省钱,让那些群演把衣服两面都来个乾坤大挪移。这边是德军,那边换成法军,一转身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盟友。咱们这些群演,一小时才赚三毛五,还得自己带着裹尸布上场。
这特效做起来真费钱,就是用那种两响炮改的。有一次戏份里炸得有点早,导演的咖啡杯直接被崩飞了。结果这镜头竟然被留下了,还成了史上最贵的咖啡广告。
奥斯卡评委的膝盖
这电影得了最佳片奖,结果导演领奖时嘴瓢了:“咱们拍的是反着来的征兵宣传片。”台下的将军脸色都绿了,结果第二天五角大楼直接下了禁令。
摄影界这事太逗了,评委们竟然把那模糊不清的画面当成了艺术创作,殊不知那不过是摄像机被战壕里的臭袜子给糊弄了,镜头都找不着焦点。后来这手法被王家卫给学了,还弄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叫“朦胧美学”。
好莱坞的战争游戏
拉姆勒那制片人本来想搞个音乐剧,结果导演直接来了一句:“士兵边跳踢踏舞还能躲子弹?”最后搞了个折中,弄了个手风琴伴奏,结果弄出一首史上最悲催的军营小调。
金尼曼这家伙后来搞了个电影叫《正午》,他说拍那东西灵感来源是战场戏码——主角在开阔地挨枪子儿,那感觉比在泥巴地里翻滚爽多了。
影评人的枪与玫瑰
纽约时报把它捧为“反战圣典”,可退伍军人团却斥其为“卖国宣传”。有段戏被剪了整整七分钟,就因为士兵们讨论午餐肉罐头的对白太接地气了,罐头生产商差点儿要告上法庭。
最逗比的是,纳粹一上台,这电影就在德国被禁了。说是伤了德军的玻璃心,其实就因为那些群演的服装做得太次,戈林一看脸都绿了。
想问个事:要是在今天个拍这电影,你觉得哪个小帅哥能演那个被炸得飞起来的咖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