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体系里最近出了不少让人争议的现象。比如说,低年级的戏剧表演竟然用到了高年级才用的化妆、灯光和舞台道具。学校庆典上还用到了电子音乐和小乐队,更别提还有烟酒这种东西是否应该出现在校园里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安排,其实已经严重触碰到了华德福教育的根本理念。
一低年级戏剧演出
低年级生的戏剧表演,理应是一种纯粹的展示。但有些老师却早早地用上了高年级才用的技巧。在一些地方的华德福学校,老师们觉得这样能弥补孩子表演能力的短板。这样做可能让演出看起来更吸引人,让家长和其他观众觉得好看。可问题是,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只是为了迎合大人对演出效果的期望,这真的需要好好想想。而且,这样还可能让孩子过分依赖外在装饰,而忽略了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看长远点,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教这些,说不定会让孩子对表演的真正含义搞混。他们可能觉得那些外在的装饰比自己的表演还重要。而且,别的教育体系里头,有研究说,那些过分依赖外在辅助来表演的孩子,以后要是没有这些辅助,就很难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了。
二学校庆典的电子音乐
学校庆典上弄个电子音乐,这现代感十足的东西,可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现在音乐这么多元化,电子音乐到处都是。像某些城市的华德福学校,在庆典现场放电子音乐,有人觉得这事挺符合现代潮流。可这跟华德福教育追求的自然、朴素的风格似乎不太搭。电子音乐那股热闹劲,会不会影响到学校本应营造的宁静、亲近自然的氛围?学校不应该是块教育净土吗?放电子音乐会不会让这地方变得商业化、世俗化?再说,电子音乐的节奏这些,对孩子成长合适不合适,这也是得好好考虑的现实问题。
学校这么做的时候,是不是先问过学生们想不想?这可是他们自己的校园生活。要是只是为了迁就少数人的喜好就弄电子音乐,那可不太符合咱们华德福教育那种以孩子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学校庆典小乐队的抉择
学校庆典上,请不请小乐队,得看是看重观念还是银子。像某些华德福学校,预算挺紧,请个小乐队花不了几个钱,可这背后可是对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坚持。有的小乐队不用大喇叭,或者把音响声音调得轻悠悠的,这跟华德福教育提倡的自然、柔和声环境挺搭。可另一方面,请小乐队也是对现代乐队文化的一种接纳。要是决定请,是得把它当对现代文化包容的体现,还是说我们华德福传统已经妥协过头了?就拿某个小镇上的华德福学校来说,老师们在这事上就挺有分歧。
学生这边看,要是学校里能弄进点合适的乐队文化,说不定能让他们对音乐的多样性有更深的理解。但这也得小心点,得好好掂量掂量,因为华德福教育可是要营造一个特别的教育氛围的。
四校园中的烟酒问题
校园里有没有准备烟酒,这关系到老师们的榜样作用。好多国家的华德福学校都讲究从老师到学生的示范教育。要是学校在庆典啥的场合摆烟酒,哪怕是对大人来说,这摆明了给学生做了个坏榜样。有调查说,那些家里头有人抽烟喝酒,还跟孩子不藏着掖着的,孩子试烟喝酒的几率比一般家庭高出三十个百分点。更别提学校这特殊的教育环境了。华德福教育提倡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是校园里有烟酒这东西,那在教育理念和健康观念上都是说不过去的。
这事还涉及到学校对自身教育定位的思考,是要坚守教育初衷,打造一片纯净的天地,还是随波逐流,逐渐变得松散。
五教师行为的表里如一
在华德福教育里,教师的行为至关重要。但若教师用所谓的“华德福惯用语”来掩盖自己的行为,比如对某些规则半信半疑,却把这些规则强加给学生,那就犯了大错。德国某些地区的华德福学校就存在这种现象。这会让学生心生反感,因为学生能敏锐地察觉到教师内心的不确定。这样一来,学生可能会对教师失去信任,甚至对整个华德福教育体系产生怀疑。
教师若对学生的合理想法置若罔闻,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舒适,那可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了。在华德福教育的众多成功案例里,你会发现,每个例子中教师都尊重了学生的想法,还给予了恰当的引导。
六教育理念的坚守与妥协
华德福教育要推广开来,关键在于大家得真的动手去实践。你看,这些争议的背后,其实就关乎我们怎么坚持教育理念,又怎么做出妥协。现在这个社会,潮流滚滚,华德福教育自然也免不了要面对现代元素的冲击。那咱们是跟着潮流走,还是坚持老传统?这事可没个标准答案。每个学校、每位老师,甚至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看法。放眼全球,华德福教育在不同地方的实施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地方适度融合现代元素,效果还挺不错;可也有地方,因为太过迎合潮流,把华德福教育的特色都给丢了。
遇到这些挑战,咱们做华德福教育的得好好琢磨琢磨。朋友们,你们觉得咱们怎么才能在华德福教育里,把现代的东西和传统的教育理念给搭配合适?希望大家都来点个赞、转发一下,还有,多多留言交流!